景祥政變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景祥政變
慶寧史希望帝國史的一部分
日期 2018年12月5日 - 2019年11月27日
(357天)
地點  慶寧
起因 君主專斷,高壓政策,經濟不景,國際地位與聲望持續衰退
目標 推翻專制帝制,改行君主立憲制國體
方法 破壞、戰爭、抗議
結果女皇退位詔書》頒布,景祥帝退位
廢除專制帝制,改行二元君主立憲制國體
衝突方

 慶寧政府

皇家軍
禁衛軍
四都宮軍

 希望臨時政府 / 希望民主國政府

革命軍
聯合宮家軍
主導人物

景祥政變(英文:Keisho Coup),又稱七月政變(英文:July Revolution),是指發生在2018年(景祥十六年)至2019年(景祥十七年)的希望帝國,旨在推翻專制帝制,改行二元君主立憲制國體的全國性革命。自2018年12月5日山川起義開始,至2019年11月27日施德賢正式登基為帝為止。景祥政變成功推翻專制帝制,改行君主立憲制國體,並在政變時曾短暫出現過兩個以共和制為基礎所建立的偏安國家。而希望帝國將12月5日山川起義開始的日期,定為民主憲政日,以紀念此次全國性革命為帝國帶來的影響。

背景[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希望帝國自立國起便沿用絕對君主制治國,帝國皇帝掌握大權。但永祚帝施永真陛下在參照外國議會和內閣後,決定成立「參政院」,供皇帝議政所用。

二十世紀初,世界各國均紛紛推行現代民主化,而時任皇帝施明慶陛下見此,決定在不影響君主的大權下,推行現代化改革,當中在政治方面,原供君主議政的參政院被改革為帝國國會,並增設了244席民選代表,但帝國國會權力並沒有被擴大,依舊只作議政之用,並無決策權力,加上安顯帝將大量皇族委任進國會,亦因此帝國國會被民眾嘲笑為「皇族國會」,甚至有人諷刺國會是「皇族俱樂部」。但在經濟上,在現代化政策和措施下,各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高,史稱「安顯奇蹟」,令民眾對政治封閉的情況並沒有太多不滿。

1912年,安顯帝被暗殺,不久後不治逝世,其子施亮慶即位,是為嘉寧帝。他依隨其父的君權至上政策,但也參照他國的首相一職,設立了帝國宰政大臣一職,將一部分行政權力給予帝國宰政大臣,但人選仍由帝國君主定奪,令帝國宰政大臣一職被當時的反對者批評為傀儡。

1937年,嘉寧帝因癌症而逝,其子施厚朗繼位。但他堅持父親的君權至上政策,同時比嘉寧帝更為保守。而在世界局勢之下,反對政治封閉的聲音漸為強大,而明章帝為抑制反對聲音,便定立《皇權至尊法》,以重刑對待異見人仕,務求以此壓下反對聲音,但反對聲音不跌反升,改革者亦分成多派,當中以兩派最為突出:「立憲派」和「共和派」。但1950年代,在北辰士堯等一眾大臣請求明章帝進行政治改革後,國會具有檢視內閣的權力,但大多數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又稱為「明章開明專制」時期,而這項改革也讓立憲派當道數十年。

「立憲派」以李權為代表,主張將帝國改革為君主立憲制,並要求皇帝交出權力予帝國國會和帝國內閣,而皇帝則退居為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共和派」則以王榮令為代表,主張以武裝起義推翻帝國,並建立以共和政體為主的共和國,將實行多年的帝制徹底廢除。

兩派均在明章帝在位期間多次合作,並興起多次示威,甚至革命,但政府並未予以傾聽,而是以軍隊大規模鎮壓民眾,而明章帝更曾揚言「要殺盡一切反叛的亂臣賊子」,又認為國民應絕對擁護皇帝,而非不停反對。此番言論使得更多國民大為不滿,從而投身革命,亦使示威規模在明章帝在位後期一次比一次大,影響的地方亦是一次比一次廣泛。

2003年,時已年近九十的明章帝逝世,皇嗣施文慶繼位,成為希望帝國首位女皇,亦是慶寧史上第一位女性統治者。女皇雖曾出國留學,但她並不喜歡放棄皇帝的權力,而是選擇堅守父親的君權至上政策,即使在反對派多次示威下均未予以理會,更因影響範圍或會波及皇居所在的海崎都,而宣佈訂立《叛亂法》懲治革命者。她又認為帝國國會的民主是叛亂的起端,因而鋭意將帝國國會廢除。至此革命者深知單靠示威已不再可能改變帝國,於是決定整合,並開展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

山川起義及各地反應[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山川起義

12月5日晚,大批革命者集結於山川府知事辦公府邸,準備攻入。此時,一名革命者的槍突然走火,意外擊中正在府邸廁所如廁的府知事林暮,林暮雖被擊中,但仍頂着痛試圖走回府邸辦公室以無線電聯絡女皇,唯未及便已被革命者殘忍殺害,同時革命者亦攻進府邸和山川府各地,並在翌日凌晨1時正式攻佔全山川府,革命軍首領施謙吉將林暮屍體掛於府邸門前,並以府邸內之無線電向全國公告《革命宣言》,宣佈成立「希望臨時政府」,聲明「要使慶寧人站起來,首先便要推翻這已然腐敗的所謂帝國」,同時呼籲各都、府、直轄市、縣、省一同起兵反抗。而在山川起義後,時任軍方高層的北辰楚殷拒絕鎮壓人民,並宣布部分軍方獨立於景祥政府,但同時也表示軍方絕對不會傷害景祥帝與人民。

12月6日,正在海外巡視的景祥帝施文慶得知山川起義成功,以及「希望臨時政府」的成立。她因而大怒,並連連下達數道詔令,包括最著名的《平反動亂事詔書》,內容均要求不惜一切代價,亦要將「由外國勢力支持的反動份子」打敗,維護帝國的榮光。而她同時亦在光城領地以電視直播發表演說,並安撫民眾,又表示自己已取消原定的殖民地探視計畫,將迅速趕回帝國。但當天正值有熱帶氣旋吹襲,故最終女皇在12月7日才趕回帝國,而此時的一級行政區中,已有十數個宣佈從帝國脫離,加入「希望臨時政府」,當中多數由革命者發動起義,但亦不乏有自行宣佈脱離的一級行政區。

12月7日,女皇在電視直播對全國民眾公告《平亂詔書》,明言「叛亂份子之分離行動乃不義之舉,眾國民不得聽信」,又正式宣佈將出兵平定起義,並表示要完全殲滅叛亂份子。她在同一時間宣佈將《叛亂法》升格至對任何人均可定罪,包括皇族,首先被定罪的便是當時被普遍認為是皇室中改革派的光城親王施德賢。但此措施並未使起義活動停止,反倒引起大部分皇室宮家不滿,認為此舉是女皇用以清算勢力過大的成員,於是密謀與部分支持改革的大臣一同脅持女皇,逼迫其退位,並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

銘誠事件和銘誠民主共和國成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而在山川起義發生後不久,帝國各地均有大大小小的騷亂,當中以銘誠地區為甚,自12月7日起已有不少示威,但一直未能成功。

12月14日,趙氏家族在會議後,由趙曦嵐宣佈自帝國政府獨立,同時在銘誠府公告《銘誠自由宣言》,宣佈建立「銘誠民主共和國」,是爲銘誠事件

此事令女皇震怒,並指派在銘誠地區的皇室軍隊前去,但被當地指揮官陳仁喜以此前北辰楚殷的中立處理方法而拒絕,隨後銘誠地區陸軍指揮官林繙決定遵從女皇諭旨,派遣空輸部隊和坦克部隊前往彈壓,唯趙氏家族與身在珒寰港的陳仁喜,率領民兵、特種部隊、海軍和火箭部隊反攻銘誠,最終於新臺市郊與空輸部隊決戰,擊潰林繙部隊,令銘誠起義軍得以在12月25日攻入銘誠府,順利建立銘誠民主共和國。某程度上在景祥政變中起到穩定局勢的作用。

山和會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山和會議

在各地相繼起義後,各起義政府均認為有需要召開一場會議,以作進一步的合作。最終各地起義政府決議於12月31日召開會議,並商討各地起義政府之間的整合,以及希望臨時政府的憲法草案。但會議上三港民主共和國的代表和希望臨時政府的代表一直未能達成整合共識。會議最終以三港民主共和國不同意併入希望臨時政府,以及定下希望臨時政府憲法草案的半成功結果而告終。由於此次會議於山和縣舉行,並持續進行到跨年,故史稱「山和會議」或「跨年會議」。

明雲起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明雲起義

該事件是景祥政變中的代表性事件之一,由北辰家族的北辰瓀伯爵領導,主張「打倒暴政,強國復興,清君振國 。」,此舉也是受到山川起義所鼓舞,而在北辰家族控制當地地方軍與部分中央軍後明雲起義所建立的「慶寧國民治安政府」也成為了反抗施文慶政府的一大勢力之一,時任國會議員的北辰士堯公爵在當時則是在奧地利考察,事後本人聲稱不知此事,也沒有多作回應。此舉也嚴重重挫了國際金融對於希望帝國政府的信任與提高了擔憂風險,紛紛撤資,也造成北辰家族低價收購各處產業壯大自身實力,而外資的撤出也造成了希望帝國2019金融危機的開端,各地銀行不是倒閉破產清算就是暫停營業。北辰瓀稱帝國政府在施文哲與施文慶等一系列皇族的領導下逐漸走向敗亡,要建立一個新的民主自由政府決定國家未來新的前途。而該事件也為北辰瓀本身積攢不少聲望。

希望民主國成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希望民主國

而在起義活動尚未停息的情況下,帝國政府在潛伏於臨時政府的間諜亦有暗中報訊,使帝國捕獲不少革命軍核心成員,而帝國政府對他們更是施以酷刑,務求其曝出重要資料,但未能如願,而在12月下旬,臨時政府的革命軍第九軍將領李成祐被虐至死後,更點燃了臨時政府以至各地政府的怒火。而在隨後的一個月,六十個一級行政區中,帝國政府僅能控制海崎都四都府瀛洲府等六十個一級行政區。眼見革命軍成功推翻僅僅是時間問題,各大宮家一致認為,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應幫助革命軍推翻現有政權,故在商討後,決定在1月15日,由聯合宮家軍便決定成立一個政權,以正式在法理上取代帝國。在經商議後,便決定在2019年1月15日成立希望民主國

1月15日,希望民主國在長灣府正式成立,成為希望史上第二個民主政體。施文榮親王被推選為首任總統,前宰政大臣林彥榮則為首任副總統,而施文榮在簡單的就任儀式後,便宣佈銘誠民主共和國併入希望民主國,又將正式與革命軍的「希望臨時政府」商討合併之事,以集中兵力,一同攻下剩餘的行政區,再次要求女皇退位。而希望臨時政府聞訊,臨時政府主席施德賢亦表示願意合併,並預定8月下旬合併,後隨即舉行新一屆臨時政府主席和臨時國會選舉。

而消息不久便傳至皇居,女皇聞訊後憤怒至極,便賣通數名侍衛前去通知四都親王施文哲,自己決定聯合四都宮軍,裡應外合,一舉擊敗皇居外的宮家軍,令自己能重掌實權,然後再殲滅革命軍,達至重奪全國政權,又許諾如施文哲同意,她將在亂事平定後將皇位交與施文哲。施文哲因而同意,並立刻帶領近乎全四都府的軍事力量前往海崎都。

瀛洲事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瀛洲事件

而當海崎都的局勢僵持不下之時,瀛洲府內以朴成仁為首的革命份子決定在10月17日,新任府知事大文正一的就職典禮上發動政變,以奪取瀛洲府。但消息卻遭潛伏在內的帝國政府間諜告密,女皇便在尚未知會時任府知事大文敬次郎及候任府知事大文正一的情況下,決定在10月5日以帝國軍隊攻擊革命份子所在的總部。而軍隊的攻擊也成功,朴成仁和其他革命高層在抵抗時被殺,同時亦使得瀛洲內的革命份子陷入衰退,未有能力再發動政變,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穩定了瀛洲。而由於此事發生在瀛洲府,因而被稱為「瀛洲事件」。

但作為候任府知事的大文正一卻不滿女皇在未經自己同意時,私自決定出兵,疑將自己架空,加上眼見臨時政府已是大勢所趨,為免瀛洲府內的民眾受苦,故在10月17日就職典禮上公然宣佈瀛洲府正式脫離帝國政府,並加入希望臨時政府,此亦象徵帝國政府僅能管治海崎都及四都府等共四個行政區。

西平府事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西平府事件

半州衝突和半州坎森提共和國成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半州衝突

七八事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七八事件

北江非戰區成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七八事件發生後,經由北江公爵南邑君信與眾北方公爵商討後,在7月14日決定以不叛國和不讓情勢惡化為前提,成立北江非戰區,大致範圍是以北江府為中心的北方地帶。北江公爵同時宣言,為了帝國穩定與人民福祉而做出此決策,無論是革命軍還是政府軍都禁止在北江非戰區發生衝突。而區內秩序則由鐵騎團進行維持。此決策成功讓帝國北部到政變結束後大致上成功維持社會穩定狀態。

希望臨時政府內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而在5月1日的山川起義成功後,希望臨時政府便以山川府政府大樓為臨時辦公場所,並分別以山川府議會大樓及山川府司法廳為立法及司法機關的辦公場所。又公佈一連串措施,包括重劃行政區劃,正式開始制憲等。而同時,起義領袖亦表示將召開大型國事會議,以討論臨時政府的選舉。

5月3日,各起義領袖議定將會在情況許可下舉行選舉,以選出臨時國會及臨時政府主席,並以臨時國會兼任原規劃制憲大會的職能,以免在短時間內舉行過多選舉。而在此次會議上,革命領袖通過了由施德賢負責撰寫的《立憲宣言》,表明了帝國必需改為立憲的立場,而女皇亦應退位現時的亂局負責。

6月下旬時,六十個一級行政區中已有二十餘個決議加入臨時政府,起義領袖眼見時機成熟,便宣佈舉行選舉。最終由施德賢所帶領的自由民主黨勝出國會選舉,在219席中取得162席,超過安定多數,而其本人亦當選臨時政府主席。在就職典禮上,他承諾會在短期內完成憲法大綱,同時亦表示在臨時政府有更多成員加入時,再次舉行大選,務求還政於民。

而在其就任期間,由臨時政府所管轄的地域在妥善管治之下很快便回到革命前的水平。同時又相繼有多個行政區在起義之後加入臨時政府,使得直至9月上旬,已有過半數行政區加入,令臨時政府漸現優勢。

10月16日,以戶原尼亞共和國為首的五個國家率先宣佈承認臨時政府為合法政府,放棄承認帝國政府,又一同要求女皇「還政於民」,要其自行退位。而女皇得知後,隨即在10月17日以電視直播的形式宣布承認戶原溫薩塔社會政府為戶原地區唯一合法的政權,正式與其建交,指「戶原温薩塔政府是希望帝國的好朋友」,同時亦終止承認戶原尼亞共和國的合法地位,並自稱手上擁有戶原尼亞共和國政府操縱和為革命軍提供武器的證據。

而在同日,戶原尼亞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指出:「以施文慶為首的偽政府與戶原溫薩塔反動份子建交,只不過是在做垂死掙扎而已,對於戶原溫薩塔來說,是久違的溫暖,而對於希偽政府而言,只不過是打壓我們的一個助手而已」。同時也反駁指女皇所謂的證據只是「一廂情願下的造假產物」。

10月18日,戶原尼亞共和國駐希望帝國外交大使趙子瑞被女皇以詔令驅逐,而在海崎都的大使館建築則由戶原溫薩塔社會政府接收。

八一七事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八一七事件

山川事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山川事件

九一一事件[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九一一事件

四都宮加入及回光返照[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0月25日,四都親王施文哲與其宮家軍到達離皇宮僅有數公里的北濱。而在與女皇以書信接觸後,正式率領四都宮軍攻打希望民主國的總部,聯合宮家軍因裝備差異,加上連日征戰早已疲累,至使潰敗。施文哲又屠殺總內大量高官,更在未經女皇批准下,私自對總統施文榮與謝之佑施血鷹之刑。引起各地民眾嘩然,亦因而使帝國政府獲得稍為喘息的機會,但施文哲在此場戰役受重傷,四都宮軍亦大量損耗,一時之間未能帶軍回四都府,故駐守於皇居附近。至於女皇則藉這次機會逃出皇居,並一路逃至四都府,準備反抗,以重奪政權,途中更大量屠殺反對派。

而消息傳至臨時政府時,已是10月26日。臨時政府主席施德賢此時正與臨時內閣開會,聽到消息後,全會驚慟不已,帶病的施德賢據說更曾為此而一度暈倒。而在過後,施德賢便在臨時內閣一致同意下,宣佈以「為烈士及枉死之人報仇」的名義,提早出重兵北上收復海崎都和四都府。

11月6日,革命軍在準備後,正式出兵北上。並在11月11日在千代杉宮海崎皇居附近遇到因損耗過大的四都宮家軍。雙方展開一場激烈的戰爭,而最終則由革命軍獲勝。施文哲在與何禮臣的決鬥中被斬首,後屍首被革命軍取得。革命軍將其梟首示眾,又將剩下部分分屍,並草草掩埋於不同地方。同時臨時政府亦向女皇下最後通牒,要求其在11月20日前退位,否則便會在不惜一切代價的情況下,強行攻下四都府。又表示女皇若願意退位,臨時政府願意和其舉行和談,以商討國家的未來去向和政體,並給予其優待條件。

女皇退位[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1月12日,身處四都親王宮的女皇陛下接到臨時政府的最後通牒後,便決定召開特別會議。一開始女皇聲稱不會向「反動份子」退縮,並表示即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她亦不會退位。但在一眾皇室成員,以及宰政大臣劉永的直言不諱之下,表示女皇如不退位,只是對人民的摧殘,以一人退位保全國安定,是最為適合的方案。種種意見下,女皇動搖,並表示自己會再仔細考慮。

11月18日上午,女皇在電視直播上頒佈《女皇退位詔書》,宣佈正式退位,象徵臨時政府正式接管全國。而臨時政府在下午便同樣在電視直播上公告《和平宣言》,宣佈將於翌日迅速召開全國大會及公投,以決定國家未來的去向和政體,而全部均會以各團體的「共同利益」為先,並停止對四都府的攻擊,亦表示願意保護女皇出城,但女皇拒絕,其後自行在皇室禁衛軍的保護下回到海崎皇居。

11月25日,在經過一星期的全國大會後,各國大代表討論出多個提議,並決定依照臨時政府的提議,以公投形式選出最終結果。而在兩天後的公投結果顯示二元君主立憲制獲得最多支持,在全國大會同意之下,以及女皇的同意下,由希望臨時政府主席,前光城親王施德賢正式登基為帝,繼承帝國皇統和五信物,同時改年號為彰德,尊退位女皇施文慶為太上女皇,這亦象徵了長達將近7個月的景祥政變正式劃上句號。

後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施德賢即位後,先是重新決定首都位置。由於海崎都已因戰亂而大量破壞,於是決定遷都至山川府,把原首都海崎改為陪都,又逐漸決議重建各地在景祥政變中被破壞的建築。同時,他亦決議將原起義軍與原皇家軍隊合併,並提出多項針對皇家軍隊不同方面的建議,使皇家軍隊力量大大提升,成為一股在傳統軍事大國之外的新生軍事力量,令帝國在世界的地位大大提升。

2020年10月,在各地逐漸自戰後回復後,施德賢陛下正式宣佈制定憲法,務求儘快完成,而憲法委員會亦不負眾望,在11月下旬宣佈憲法正式制訂完成,並與其餘基本法律正式於12日1日生效,「一憲八法」同步訂定,意味帝國正式踏入憲制階段。

影響[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景祥政變影響範圍之大之廣,是慶寧史上除朝代變更所導致的革命外僅見,而此次政變亦徹底地改變了一般國民對皇帝和皇室的看法,由原來對皇帝和皇室的盲目信仰,轉變至開始認真思考其過失,並更勇於批評皇室。更鼓勵了不少國民投身於政治。而在體制上,帝國政府亦因此次政變而建立了現代國家的基礎「憲政體制」,被譽為是繼安顯帝施明慶所進行的現代化改革後又一重大成功改革,為重建國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在這次政變中,亦曾短暫出現過兩個以共和制為基礎所建立的偏安國家,雖後來均相因不同緣故而消亡,但仍是在慶寧大陸近五千年歷史上唯二的民主國家,意義非凡。

時間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2018年12月5日 - 山川起義

2018年12月7日 - 女皇回國

2018年12月25日 - 銘誠事件,銘誠民主共和國成立

2018年12月31日 - 光城會議

2019年1月6日 - 明雲起義

2019年1月15日 - 希望民主國成立,銘誠民主共和國合併進希望民主國

2019年5月1日 - 瀛洲事件

2019年6月12日 - 西平府事件

2019年6月18日 - 半州衝突

2019年7月8日 - 七八事件,施德賢被北原衛隊龍思堂從光城宮府邸中救出

2019年7月14日-北江非戰區成立

2019年7月29日 - 臨時政府國會組成

2019年8月3日 - 施德行遇刺(沒事)

2019年8月5日 - 臨時政府就職典禮

2019年8月17日 - 八一七事件,當中兩名臨時政府部長被殺,同日施文榮和謝之祐等希望民主國高官被刺殺

2019年10月1日 - 希望民主國和臨時政府合併

2019年10月6日 - 施德賢遇刺(沒事)

2019年11月2日 - 革命軍出兵海崎都

2019年11月16日 - 中原地區六行政區投降

2019年11月18日 - 女皇退位

附註[編輯 | 編輯原始碼]